9月18日,由中國新型建材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作為項目牽頭單位,聯合北京科技大學、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工業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鹽城工學院、山東眾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嘉華特種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嘉達高科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承擔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大宗工業固廢協同制備低成本膠凝材料及應用技術”(2019YFC1907100)”項目中期檢查會議在北京召開,項目順利通過中期檢查。
項目首席科學家賀行洋教授匯報了項目的整體執行情況、取得的重要進展及階段性成果、人員和經費投入使用情況以及項目組織實施管理工作。
自2020年1月實施以來,項目和各課題順利完成或超額完成了中期目標,在理論構建、技術研發、示范推廣等方面均取得若干重要進展和階段性成果。
在鋼渣低能耗細化活化及規模化應用方面,開發了磨前梯度除鐵-循環除鐵-磨內在線除鐵的多重除鐵技術,攻克鋼渣在線除鐵難、粉磨電耗高的難題;開發了高壓、少磨輥高效研磨技術,使得磨盤物料獲得高研磨效率,同時顯著增強物料晶格畸變,提升鋼渣粉活性;開發了半柔性自補償大型立磨運行穩定控制技術;在此基礎上,研發出單線產能達120萬噸/年的鋼渣大型粉磨裝備,突破了鋼渣粉磨能耗高、活化效率低的行業共性難題。目前已完成120萬噸/年大型鋼渣立磨新裝備2套;建成單線120萬噸/年鋼渣粉生產示范線1條,在建1條;項目形成了我國自主研發的大型鋼渣粉磨裝備,顯著提升了我國大型鋼渣立磨的市場競爭力。
在固廢超細超活化及功能化應用方面,項目創新性開發了基于機械力-化學協同作用的液相研磨系統,形成了固廢多尺度活化、固廢晶核早強劑制備關鍵技術,開發了商品混凝土用綠色大摻固廢膠凝材料、預制構件用早強型固廢膠凝材料、道路回填用固廢膠凝材料等體系,實現了固廢膠凝材料在普通建筑、道路工程中的功能化應用。已完成超高活性摻合料液相研磨裝備1套,建成國內首條商品混凝土預拌工廠固廢處置系統示范線,獲2021年“全國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牽頭編制《混凝土用漿狀摻合料》等行業標準,“固廢高效處置及其應用技術”入選2021年武漢市生態環境保護先進適用技術指導目錄,獲批固廢資源化利用湖北省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
在全固廢膠凝材料制備及地下充填應用方面,項目開發了超細礦渣-磷石膏-電石渣等系列地下充填用全固廢膠凝材料體系,大幅提升了充填材料體系膠凝效率,充填用膠凝材料用量降低50%,同時重金屬浸出滿足GB/T 30760-2014限值要求;已在“無廢城市”銅陵等地建設了年產20萬噸以上充填用固廢基膠凝材料生產線3條,在建5條;同時在黃石建立了大宗工業固廢資源化與高附加值利用技術及產業化應用產學研基地,開發尾礦等礦業固廢的建材資源化及高附加值利用技術;編制冶金礦山尾礦膠結充填方面行業標準1項。項目技術有效推動了我國“無廢城市”的重大戰略的實施,促進了我國充填工程的技術進步,提升了我國礦業綠色發展水平。
項目已完成行業/團體標準送審稿、發布稿或草案10項(行業標準4項);申請發明專利59項,軟件著作權3項;發表SCI/EI及核心期刊以上高水平論文17篇。
中期檢查專家組在認真聽取了項目負責人的匯報后,從計劃任務完成情況、創新性成果、示范推廣等方面進行了提問,并對項目進行了總體評議和驗收。專家組認為,該項目及其5個課題完成了預定任務,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尤其在技術研發層面取得了出色的成果,項目組織管理規范。
中期檢查專家組李會泉研究員、張洪國教授、于建國教授、吳玉鋒教授、張一敏教授、王輝教授級高工、何發玨教授級高工等專家,項目管理部門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仲平副處長,項目首席科學家賀行洋及各課題負責人、公司財務管理部副部長陶丹丹、研發骨干等參加了會議。
下一篇:建筑設計院召開專業技術交流會